摘要書法入門的基礎知識,通常包括:書法的理論知識、書法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書法的書寫姿勢、執筆和用筆等。初學書法,一般從臨摹碑帖開始,多選正書(小篆、隸書、楷書)為范本。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要持之以恒,在實踐中慢慢體會。
一、書法的基礎理論
1、書法的學習可以分為理論學習和實踐(臨習)學習兩個方面。理論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正確的理論往往揭示著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正確的書法理論則是成功書法學習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2、所謂書法理論,實是前人的成功經驗或失敗教訓。在書法藝術上有一定的造詣的歷代書法名人為初學書法者提供了很多入門的捷徑,譬如:孫過庭的“初學分布,但求平正”;項穆的“書法三戒,戒不均繼知規矩,戒不活與滯,戒狂怪與俗”;王羲之的“分間布白,自然平穩,分均點畫,疏密相附,二字合為一體,重不宜長,單不宜小”;顏真卿的“欲書先預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穩,或意外生體,令有異勢”等等。
二、書法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1、筆:書法使用的為毛筆,一般分為硬毫、軟毫和兼毫三種。硬毫筆筆毛堅硬、彈性適中;軟毫筆筆毛柔軟,吸墨性和儲墨性較大,用筆多以掃和擺為主;兼毫筆筆毛軟硬適中?,F在用的“白云”筆,就是兼毫筆,適合初學書法的人使用。
2、墨:以質地細潔,色澤光潤,膠水不重,上硯無聲者為佳。墨通常有“油煙”和“松煙”兩種。油煙墨用桐油或添燒煙加工制成,最宜于寫字;松煙墨用松枝燒煙加工制成,雖可寫字,但落紙不能姿媚。
3、紙:種類廣泛,如宣州所產宣紙,四川的皮紙,河南禹縣的布紙,湖南來陽的棉紙等。
4、硯:磨墨用的。用時著水,不用時須洗滌晾干。我國傳統有四大硯,即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
5、其他工具和材料:印章、印泥、筆架、筆洗、筆筒、鎮紙、裁刀等。
三、書法的書寫姿勢、執筆和用筆
1、寫書法的正確姿勢用八個字概括為:頭正、身開、臂開、足安。在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的前提下,用腕力帶動指力的活動來執筆。
2、執筆法是手執毛筆的一般指法,以唐代陸希聲所傳“按、壓、鉤、格、抵”五字執筆法最為普遍。“按”指大拇指的指肚(最前部位)緊貼筆管,力量的方向由內向外。“壓”指食指與大拇指相對夾持著筆管(略向下斜),力量的方向由外向內,與大拇指的力量相對。“鉤”指中指鉤住筆管,加強食指的力量。“抵”指小指緊貼無名指,輔助無名指。五指齊力,共同配合,就能緊緊地執著筆管。
3、執筆的高低根據書寫字的大小而定。寫小楷字執筆要低,寫中、大楷字執筆則要高一些。一般執筆離筆頭的根部約二寸左右為好,寫行、草書筆要再高一些。
4、要學好書法,用筆是關鍵。一般來說,筆鋒著紙后,準備運筆之時為起筆,也叫“落筆”;筆鋒落紙后,在紙上行走就叫行筆,也叫“走筆”;筆鋒在筆畫中運行到末端取回鋒作收就是收筆。
四、初學書法的技巧
1、臨摹碑帖是書法學習的起點,是書法入門的捷徑,初學多選正書(小篆、隸書、楷書)為范本。在臨摹前要認真讀帖。只有讀得懂、看得細,才會印象深、寫得像、記得牢。
2、勤奮與刻苦習是掌握和運用書法技巧的通途。書法是一門很高深的藝術和學問,要持之以恒,在實踐中慢慢體會。
3、隨著學習的深入,僅靠書法技法理論和臨帖實踐是不夠的,還必須加強多方面的知識修養和藝術修養。